首页
-- 文化旅游 -- 今日头条

翻开镍币的另一面
——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0
发布日期:2017-03-10 浏览次数: 字体:[ ]

仅仅三年,金昌变成紫金花海。

仅仅三年,三产比例升至四成。

由“春风不度玉门关”到“漫山遍野留异香”,金昌的改变,得益于转型。

金昌勇敢地翻开镍币的另一面,围绕花做文章,挖掘背后的产业和文化。

文化旅游业的兴起,让金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使缘矿而兴的“硬汉”城市蝶变成具有“柔情”的魅力之都。

金昌,有花邀约天下客。2014年以来,全市旅游工作围绕打造“中国镍都·西部花城”城市形象品牌,推动旅游产业持续高速增长。2016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了85%和93%。全市第三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6.3:72.7:21调整为2016年的10:50.1:39.9,占到近四成。

三产比重的大幅上升,表示着金昌文化旅游业迈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文化旅游发展凝成共识:翻开镍币另一面,做好“花”样文章

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这个城市决策者的眼光高度。

多年前,当金昌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时,许多人笑了。因为金昌顶着全国污染城市的“黑帽子”。

当2014年,金昌提出文化旅游发展思路时,许多人笑了。因为金昌是一个嵌入型城市,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少有人文历史景观。

经过接力棒式的不懈努力,多年以后,金昌成为甘肃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还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

从不可能到成功,是全市上下达成共识、凝心聚力的过程。金昌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也不例外。

许多外地人对金昌的了解仅限于镍,一元硬币上就有来自金昌的镍。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全国有很多,怎么走出这个陷阱?金昌勇敢地翻开镍币另一面,围绕花做文章,挖掘背后的产业和文化。

翻开镍币的另一面,一方面来自于勇气和胆识,更是逼出来的选择:

说到镍价,金昌人像关心天气状况一样熟悉:2007年价格最高峰48万元一吨,一路下跌到2015年最低时只有6万多元一吨。进入2016年后上涨到7.9万元,但距离每吨十万元的盈亏平衡线甚远。

镍价下跌的背后,是这个城市发展的巨大危机。市委书记吴明明说:“这是金昌发展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困难。”那金昌又如何才能走出“矿竭城衰”的老路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摆脱对资源的单纯依赖,实现转型发展。”

从地图上看,金昌就是戈壁滩。

金昌旅游起步晚底子薄,既无名山大川又缺名胜古迹,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要使旅游业崛起,必须另辟蹊径,走差异化路子。

看惯了江南的绿水青山,许多人向往西北的高远神奇。

金昌市从南到北150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雪山冰川、森林草原、平原草甸、戈壁绿洲、沙漠湖泊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这条线上,点缀着神秘骊靬、圣容古刹、汉明长城、三角城遗址等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

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破坏严重,景点基础设施差,生态脆弱。加之在交通和区位上不占优势,既不毗邻大都市圈,也没有全国知名的大景区,旅游发展落后于省内其他市州,更落后于省外发达城市,做强金昌旅游并非易事。?

上天赐予的不多,老祖宗留下的很少。金昌开始打造独具特色的差异化景观,从一张白纸上,重新描绘金昌旅游的蓝图。

白纸上绘图,需要城市决策层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更需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气神。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金昌将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接续产业,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在手上,亲临一线指挥,着力谋划推动,市上每年都高规格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和《金昌市“引客入金”旅游奖励补贴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123456”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坚持以香草花卉、生态休闲旅游为突破口,趟出了一条典型资源型城市非典型发展的新路子。

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市上每年都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文化旅游业把脉会诊、辅导培训,仅市级层面就累计培训干部职工近万人次,形成了全民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广泛共识和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不指望“老天爷赐予”“老祖宗留下”,打破常规思维,把改革创新理念贯穿于生态旅游建设始终,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产业——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以薰衣草等香草类作物的种植和产品开发为主的紫金花卉产业应运而生,成为撬动金昌旅游业发展的杠杆。

旅游景区建设进展飞速:“硬汉”城市展现“柔情”,第三产业转型升级

相约金昌!连续两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伉俪在紫金花海,参加“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

金昌正式开启浪漫模式。

旅游业的兴起,让金昌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使缘矿而兴的“硬汉”城市蝶变成今天具有“柔情”的魅力之都。

金昌一镍独大的“独腿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实现美丽转型。

市区北部,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里,数百亩马鞭草绽放出壮观的紫色花海,薰衣草、千屈菜、石竹、蓝亚麻、矢车菊等竞相开花。花海、湖水、曲径、廊桥,笑脸、惊叹、拍照、静享……温馨浪漫的美丽图景令人陶醉。

有花的地方很多,但在一个城市中,有这样大面积的花海,全国不多见。

人无我有,金昌打破常规思维,打造“紫金花城”旅游名片的代表作。经过多方考证,以薰衣草等香草类作物的种植和产品开发为主的紫金花卉产业脱颖而出,成为金昌吸引外来游客最鲜亮的名片、加速金昌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打造独特的旅游名片,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撬动资金流的支点。全市高质量编制了《金昌市“紫金花城·神秘骊靬”旅游大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三年时间,市、县、区财政累计投入文化旅游发展资金3亿元,撬动社会投资15.55亿元,落地实施文化旅游项目52个。

金昌,城市体验旅游已不再是梦;在金昌,城是一片景,景是一座城。通过组建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类积极力量推进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成功创建了紫金花城景区和金水湖、骊靬古城景区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2个国家AAA级景区。紫金花城景区已形成以紫金苑为核心,与北部绿色生态景观区、植物园、龙首湖、金水湖等城市景观和景区珠联璧合、联动发展的良好布局,形成了“四季有花、处处有景、人在景中、城在花中”的景城一体化效果。

就像天有四季一样,旅游也有旺淡季之分。当给城市的旅游注入文化内涵,旅游的魅力会得到更充分的放大。

来金昌旅游,并未停留在让游客来此赏花的这一步。“不能让游客只是去花田看一看就完了,我们还要对市民和游客进行花文化的普及,使花的艺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市委书记吴明明说,“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旅游,做好‘花’样文章之后,我们迫切地需要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花文化博览馆就是传播花文化的重要载体。步入花文化博览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花文化跃然墙上。博览馆的建设,犹如点睛之笔,将“镍都”粗犷的地域特征与柔美的花文化相碰撞,为金昌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今年元旦,花文化博览馆正式开馆以来经营异常火爆,仅大年初一至初六接待游客量就突破了3万,单日参观人数最多达到6000人次以上,既填补了淡季旅游的空白,也使赏花休闲成为金昌旅游的拳头产品。目前,神秘骊靬景区建设成果丰硕,和平柱景观带、华夏骊靬影视城、中国家庭传统文化体验村、骊靬遗址保护开发、北海子武当山和圣容寺景区改扩建等项目快速推进,旅游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众星拱月,全面开花。以“花产业文章”为月亮,串起乡村旅游的星星,让整个金昌城乡旅游活起来,盘活全市旅游的全部资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旅游。

去年夏天,位于祁连山下的永昌县新城子镇通信堡村的“七彩花谷”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白的萝卜花、蓝的胡麻花、黄的茼蒿花、粉的波斯菊、红的虞美人,以及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与空旷的戈壁、苍凉的山脉相映成趣。

七彩花谷就是一个制种基地。这个基地由永昌永禾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青岛胶研种苗研究所合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茼蒿、香菜、萝卜等制种蔬菜和波斯菊、金盏菊、虞美人等食药花卉2700亩,每亩纯利润能达到七八百元。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以做大做足“花产业文章”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形成了金川区“十里花海、百里绿廊”车窗景观带、新城子镇七彩花谷、黑土洼虞美人种植基地等一批旅游新亮点。主动适应大众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导览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新改建旅游厕所44座;建成了北海子沙枣林房车露营地、永昌骠骑大营等自驾车营地和金川区旅游集散中心;引导启动了万祥美食城、品广场、嘉远旅游大厦等一批旅游综合体,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呈现“众星拱月、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

旅游营销接待成效显著:有花邀约天下客,金昌首现“一床难求”

一部电影火了一个景点,一首歌唱响了一座城市,一首诗让人记住了一个地方,这是宣传的力量。在网络时代,地理位置已不是距离,关键是让人如何记住这个地方。

发展旅游不仅要做项目,更重要还得包装宣传,让金昌在全国叫响。

金昌,有花邀约天下客。去年,金昌诚邀“百家媒体看金昌”。金昌因盛产镍而被誉为“中国镍都”,对于国人可谓家喻户晓,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在短短几年内打造出“西北花城”,引起了在场媒体人的关注。

“金昌展现给我们的浪漫和美丽,颠覆了我们对这座既无名山大川又缺名胜古迹城市的认识:原来种棵树都难活的地方,通过独辟蹊径发展旅游业,不但破解了‘独腿经济’窘境,更打造出了‘西部花城’美景,在走向美丽嬗变的同时,助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兰州日报》整版介绍金昌的花文章。

酒好也怕巷子深。宣传是发展旅游的另一只推手,金昌用好了这只手,金昌就这样在全国出了名。仅2016年,在各级媒体刊播宣传金昌旅游稿件600余篇。

三年时间,金昌围绕打造“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旅游形象品牌,针对重点游客群体和客源地市场,对接省内外权威媒体平台,利用百度搜索引擎、金昌旅游网及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不断扩大宣传影响力。

——充分利用河西走廊旅游联盟和“金武张阿”旅游协作体系,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主动出击赴省内各市州和北上广、四川、陕西、江浙等重要客源地城市,开展宣传营销活动40余场次;联络对接近500家客源地旅行社和100余家新闻媒体,达成了旅游合作协议。

——连续举办四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国际青少年生存训练营活动和两届香草文化旅游节暨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等节会活动,引爆了文化旅游市场。

——创排《骊靬神韵》《花语者》等精品演艺剧目,创作旅游宣传片、歌曲MV,举办书画摄影展、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借助《天将雄师》《骊靬情》等影片在国内外公映,大力宣传金昌旅游。

“鲜花的力量,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第一次,金昌不再只被看作一座工业城市,而是形象全新、多了看头;第一次,金昌不仅只有整洁的城市,而是有了个性、多了魅力;第一次,金昌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清晰特色、有了光明前景。”媒体的记者这样评价金昌的花产业文章。许多外来的游客,对金昌有了全新的认识。

宣传的力量不可估量,当金昌的名气叫响全国,游人蜂至。大量外地游客的涌入,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综合接待能力。

去年,金昌十大旅游新闻之一:首次出现“一床难求”现象。进入5月份,金昌各色花卉次第绽放,市外游客慕名来金旅游。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引爆金昌旅游市场,加上超值的旅游奖励补贴政策,市外来金游客猛增。据统计,全年预计共接待旅游人数336.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2亿元,兑付市外来金游客奖励补助资金198万元。在旅游旺季,全市14家星级饭店、175家社会性旅游宾馆首次出现“一床难求”现象。

“一床难求”的现象,反映出全市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没有跟上旅游快速发展的脚步。

其实,对一个悬于“盲肠”地带的城市,外来人口少,原来的接待能力一直很弱,对一下大量涌入的游客,喜忧参半。喜的是金昌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忧的是如何让这些远方的客人留下来。金昌人奋起直追,补齐接待“短板”。

——围绕“吃、厕、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础要素薄弱环节,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金昌特色美食品牌,评选推出了20家特色餐饮名店、10家乡村旅游餐饮示范点和50多个特色美食菜品。

——推进旅游床位工程,盘活城乡居民闲置房产,开发运营家庭公寓和旅游民宿,全市旅游住宿企业达到近200家,接待床位数达到11000张。

——开通直飞北京、西安、兰州、成都等地的航线和兰州至金昌的旅游专列,成立旅游巴士公司2家。不断丰富紫金赏花、骊靬探秘等旅游线路产品。

通过三年的培育发展,全市旅行社从7家发展到21家,星级饭店从4家发展到14家,旅游商品研发营销企业从2家发展到45家,培育研发旅游商品20个系列100余种,并实现了线上线下推广营销。全市旅游企业呈现规模效益同步增长的喜人局面,旅游业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产业综合带动效应显现:城市转型民众获利? 三产比例近四成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富裕人们的钱袋子。

种植花草,农民愿意吗?

以往政府在推进重大项目时,常会出现“官热民冷”的现象,原因是没有让老百姓感受到切实的利益,就会出现“两个舆论场”。而在金昌,官方与民间态度非常一致,这缘于民众在城市转型中有了获得感。

在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农民刘怀忠联合其他人一起流转了1100亩土地来种植万寿菊,他说这些花“既好看又赚钱”。万寿菊被送往企业加工提取色素等产品,每亩算下来的纯收入远远高于种植传统的玉米等作物。

从4月份金昌花季启幕,梨花、杏花、槐花、沙枣花、芍药、虞美人、薰衣草、油菜花、琉璃苣、向日葵的花期接踵而至,形成了西部罕见的田园花海。以花为“媒”,金昌市还大力发展花卉观赏、婚庆度假、休闲养生、现代农业等旅游产业,并连续举办了两届香草美食文化旅游节。满城花开,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间,金昌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实现了翻番。

不仅是村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让一些客商看到了新的商机。2013年,“煤老板”薛忠关停了重污染的煤矿,投资数千万元在永昌县南坝乡种植元宝枫。他说:“过去我们投资的一些工业项目虽然挣钱快,却也把污染留给了当地老百姓,这样的路子以后肯定走不通了。投资生态林业,既能自己赚钱,养护生态,为社会造福,让当地老百姓受益,又能有效规避风险,是多赢的好事。”

婚庆旅游产业涉及婚纱礼服、珠宝首饰、婚纱摄影、化妆造型、婚礼服务、婚宴、宾馆、旅游景点等,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辐射面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

对此,金昌以超前的思维和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婚庆旅游产业商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和优惠政策,大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建成了婚庆服务和婚纱拍摄的紫金花海基地,注重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使婚庆旅游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婚纱影楼、婚庆服务机构也得到快速发展,由两年前的60多家增加到目前的80多家。

在第三产业领跑下,金昌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金昌旅游人气渐旺,游客渐多,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对全市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服务业投资消费产生了强劲的直接带动作用,也成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强力引擎。全市第三产业比例由2013年的6.3:72.7:21,调整为2016年的10:50.1:39.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近1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金川机场的民航客运量从2014年的5.56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1.45万人次。

香草花卉生态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使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美丽花海,也使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品位大幅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人气和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形成了“市民享、游客赏、慢生活、细阅读”的旅游环境,为全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信息来源: 金昌日报
打印 纠错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